四平市铁西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
2017年11月
一、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17年,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贯彻中央和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,围绕“创业铁西、法治铁西、绿色铁西、活力铁西、民生铁西”的发展目标,抢抓机遇、开拓进取,在挑战中奋力前行,在攻坚中实现突破,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。
(一)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
2017年,预计到年末,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02.2亿元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.7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、13%、9.5%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3亿元、工业增加值实现30.9亿元、工业利润实现3.4亿元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84.7亿元,同比增长10.8%、8.7%、9.7%、11%;公共财政预算全口径收入实现11.6亿元、地方级收入实现3亿元,剔除不可比因素,同比增长32.6%、24.5%;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80.5亿元;三次产业比重预计由2016年的4.6:56.6:38.8调整到4:50:46。
(二)现代农业提质增效
2017年,预计年末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7.5亿元。省级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发展到6个,61个品种蔬菜通过国家绿色、无公害认证。市级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4个,规模养殖户发展到82个。各类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98个,家庭农场发展到22个,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承包总面积的56%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稳步推进,孤榆树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省级验收。
(三)新型工业提速转型
2017年,预计到年末全区能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亿元,同比增长10.8%,利润实现3.4亿元,同比增长9.7%。预计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,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亿元。全区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84.7亿元,同比增长11%;从业人员达到6.15万人,同比增长2%。成功申报吉林省换热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,落实技改项目24个,完成技改投资7亿元。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办结,28户企业顺利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。
(四)服务业攻坚成效明显
2017年,三产所占比重预计达到46%,增加值预计完成47亿元,同比增长4.0%,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亿元,同比增长35%;共有16户服务业企业(包括其他营利性服务业4户)已报送区统计局准备入规;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6户,已完成全年任务。积极培育打造服务集聚区,提升市场竞争力,已有通达物流、40万吨石油仓储库及销售入驻,新农农副产品批发、吉高物流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建设;以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载体,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。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电子商务企业20余家,并已申报省级电子商务集聚区。积极推进了万嘉购物广场、敦银银行等9个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,为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(五)项目建设成果丰硕
2017年,运作重点项目32个,总投资101.5亿元。17个项目参加全市“4·18”、“6·16”、“9·19”重点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56.6亿元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,项目投资总额、单体项目质量、新建项目数量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等各项硬性指标均处于全市领先位置。特别是四平2025(换热器)主题工业园项目有效破解各种复杂因素,成功进入国家PPP项目示范库,基础工程如期建设,为全市打造换热器千亿级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。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对于繁荣全区经济,增强发展后劲,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(六)对外开放步伐加快
坚持打好精准招商、协会招商、联动招商、以商招商组合拳,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建立友好城区,积极参加百名工商企业家四平行、东博会、民企吉林行等招商经贸活动,成功承办中国·四平换热器产业峰会、中国换热器城新闻发布会,先后赴北京、浙江、广州等地进行高密度、高频次沟通对接,储备现代服务、基础设施、装备制造等各类招商资源62项。融资渠道有效拓宽,四平市宏熙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即将投入运营。
(七)示范区产业优势明显
2017年,示范区全力构建“三产两化”发展新格局,主动适应、积极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示范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:经济总量不断扩大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、招商工作成效显着、体制机制更加完善、平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、党的建设实现全覆盖,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。
(八)脱贫攻坚成效显着
2017年,结合区内实际,构建了“1+6+16”的政策支撑体系,“1+N”政策全面落实。投资286.33万元安全饮水工程是全市第一个竣工的县区,解决了0.38万人饮水安全,危房改造11户,贫困人口住院实现“先诊疗、后付费”,明确了对贫困患者“五提高、一降低、一增加、三减免”的相应政策,金融扶贫,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等政策相继落实。按照贫困村15项退出标准,逐项销号,顺利实现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按照贫困人口7项退出内容,顺利实现41户85人退出,脱贫精准度、实效性、可持续性明显提升。
(九)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
预计年末,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366元和12907元。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,坚持保基本、兜底线、促公平,民生总支出4.4亿元,占财政支出比重的84.6%。协调投入资金7.5亿元,完成征收4587户;投资1.8亿元,完成集双高速公路铁西段征收拆迁工作;投资930万元,完成部分学校操场、食堂、水冲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;投资569万元,完成海青村—孤榆树村—獾子洞村以及新发村—西条子河村两条精品线路建设;投入600万元,全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到省级标准;投资430万元,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;投资300万元,修建“屯屯通”水泥公路5.38公里;投资310万元,配备铲车、刨雪机等清雪设备;投资225万元,完成农村水冲厕所改造450户;投资120万元,完成部分小区、街路绿化工作;投资160万元,增设密闭垃圾容器2000个;投资1.1亿元,完成小红嘴河、仙马泉河综合整治工程;协调投资1.3亿元,借助全市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集中改造老旧小区35个;投资77万元,完成区福利服务中心生活及消防设施建设;深入推进秸秆打包和免耕等工作,圆满完成62台小锅炉淘拆,发放补贴149万元;加快平安铁西建设,增加20名辅警,有效提高街面巡逻防控能力;投资157万元,配备政府专职消防员10名,建成2个平安社区宣传室,为36个社区配备微型消防车、战斗服和消防器材;投资76万元,建设基层文化中心和文化馆电子阅览室;协调社会力量捐款22.8万元,积极开展助学、助困等献爱心活动;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,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102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21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18人,劳动力转移输出1.31万人,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为100%,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%以内,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个。
(十)社会事业协调发展
文明城区建设稳步推进,连续25年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称号。科技工作大力加强,申报省、市科技项目22个,争取科技专项资金600万元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,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复检;教学水平稳步提升,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;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,区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完成,村医员额制管理已经启动,区、乡、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得到明显增强,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成功举办“庆军演、铸军魂”消夏文化节、千人二人转表演、广场舞大赛等活动,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。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,依法取缔23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,中央12频道《社会与法》栏目给予专题报道。城乡低保全部实现动态化管理,补差式救助,医疗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。残疾人事业有序开展,全面完成残疾人动态服务和需求数据动态更新工作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顺利推进,高质量完成数据审核、汇总上报等工作。街政工作不断强化,顺利完成社区第十届居委会换届工作;城管、保障监察等十余项管理权限全面下放,基层服务能力显着增强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扎实有力,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,取消车辆依规处置,留用车辆出台管理使用办法。依法治区工作扎实推进,“七五”普法顺利实施;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开展,调解民间纠纷712件,调解成功率98.5%,社区矫正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,平安城、文明城、健康城全市阶段性考评综合排名均列第一位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,排查整治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安全隐患1600多处,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00余户次;消防工作深入开展,网格化管理稳步实施,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能力明显提升,无重特大事故发生。依法规范信访秩序,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、全国“两会”、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事期间,实现了去省、进京“双零”目标,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。“抢栽、抢种、抢养、抢建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,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彰显,依法拆除抢建大棚25万平方米、抢种经济作物5万平方米、抢建房屋1万平方米;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,打击犯罪取得显着成效,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。同时,食品安全、地方志、关心下一代、老龄、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。
各位代表,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实现,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。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,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:全区经济总量和质量还不高,经济增速仍处于低位运行;立区和兴区的大项目少,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拉动效应;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,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仍很突出;刚性支出与日俱增,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加大;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,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、社会稳定等方面工作依然存在较大压力;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,不愿为、不敢为、不会为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。对此,我们要高度重视,强化责任担当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。
二、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
2018年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。
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按照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要求,牢固树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,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,围绕“创业铁西、法治铁西、绿色铁西、活力铁西、民生铁西”发展目标,立足城市中心区的实际,旗帜鲜明讲政治,聚精会神抓发展,千方百计惠民生,毫不妥协护生态,全力以赴保稳定,走出一条以工业强区为己任、城市化建设为中心、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本路径、现代服务业为补充、三产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,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6%;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6%,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;农业总产值增长7%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%。
按照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,结合省市及我区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,2018年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:
—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;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%、7.2%和5%,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.9:50.6:45.5;
——公共财政预算全口径收入增长6%;
——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增长7%;
—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;
——农业总产值增长7%;
—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%;
—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
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;
——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%;
——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%;
—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‰以内。
三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
实现上述任务目标,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,按照“四区两带”产业布局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,扎实做好以下工作:
(一)坚持做优现代农业,夯实发展支撑力
全力推进农村改革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推进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,全区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要达到60%以上。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引领,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,统筹做好撤乡建镇工作,积极探索城中村社区化管理的铁西模式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,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大力发展蔬菜棚膜业。地产果菜、叶菜供应量力争增长10%以上,扩大草莓、小根蒜、食用菌等新奇特品种的种植,力争新建省级棚膜园区1个。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业。以獾子洞苹果梨、新发菌业、西八大粘豆包、东八大鸡心果为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葡萄、秋葵、杂豆等特色种植业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。加快发展健康畜牧业。围绕高产、高效、生态、健康、绿色的现代化循环畜牧业发展,做好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,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户搬迁或关闭,强化指导服务、疫情监测、食品安全、污染治理等方面保障。
(二)坚持做强工业经济,提升发展竞争力
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,认真落实工业保增长促转型有关政策,围绕转型升级和规模扩张,加快积蓄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。深入挖掘增长潜力,对产值总量大、投入产出高的现代钢铁、宏宝莱饮品、巨元瀚洋、康达农机等工业企业实行月调度制;对规上企业生产经营统计报表实行包保制;对停产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制,确保工业经济稳健运行。全面掌握“小微”工业企业基本情况,制定培育提升计划,协调解决实际困难,引导企业入规升级,力争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户。指导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,全年争取专项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。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洽会、技展会、交流会,扩大企业外向度,拓宽企业市场份额。
(三)坚持做活现代服务业,增添发展驱动力
紧紧围绕发展提速、比重提高、结构优化的总体目标,强力推进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文化旅游、金融服务、健康养生五大服务业产业发展。围绕军民合用机场、四平2025(换热器)主题工业园等重大工程建设,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基地、智慧物流基地、吉高物流园、君汇石油仓储及物流项目、新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,构建链接全国、辐射东北的现代物流体系。依托颐高等电子商务平台,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,加快单品交易、地方特色展示、全域电商服务等平台建设,提升电子商务整体竞争力。加快丛泉湖花海特色旅游4A级景区建设,举办冰雪文化旅游节、消夏文化节、乡村旅游文化节、乡村采摘节、乡村美食节等系列节庆活动,打造特色旅游品牌。
(四)坚持做实项目建设,厚积发展推动力
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定海神针,牢固树立“一切围绕项目转、一切围绕项目干”的理念,全面打赢新一轮振兴发展攻坚战。努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难题。对于万嘉购物广场、石油仓储物流项目三期、华正眼科医院、宏成脑病医院一期、九洲商都城市综合体一期等7个续建项目,落实重大项目领办代办工作制度,实行“一个项目、一名包保领导、一名领办代办员”的领办代办制度,安排专人深入一线,梳理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协调解决,做好工程施工节点衔接,加快建设进程,尽快达产达效。重点围绕四平2025(换热器)主题工业园、华生总部大厦、吉高物流园区、丛泉湖花海旅游综合体、浙江新农-四平农副产品商贸城、满族文化旅游映象风情街、双创大厦、巨展国际广场等10个计划明年“4·18”开工项目,加大完善立项、土地、规划、环评等前期手续共组推进力度,力争实现项目建设开门红。加速推进中天未来城、纺织工业园、大学生创业园等夏季、秋季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,力促如期开工。
(五)加大示范区建设,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
积极构建以装备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、循环化产业为主导,多元产业共同支撑,集约化发展、城市化定位的“三产两化”融合发展新格局;强化项目建设带动作用,牢固树立项目建设就是园区发展根本这个工作思路,强化开工项目跟踪服务,落实建设项目领办代办等服务机制,完善项目服务考核标准,重点做好新农、吉高物流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开工手续办理工作,确保纳入4.18集中开工日项目达到8个以上;在项目的洽谈、包装、储备方面不断加强力量和投入,让已有合作意向的项目真正落地,力争全年开工项目16个以上,不断开拓示范区发展新局面。
(六)积极改善民生,协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
积极落实就业政策。加大双创工作力度,以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返乡为重点,营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。全力开展脱贫攻坚。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注重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深入实施教育扶贫、医疗扶贫、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,注重与农业转型升级、与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、与推进城乡一体化、与社会保障兜底结合,巩固脱贫成果,争取2018年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大力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,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,办好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,突出铁西办学特色,打造铁西教育品牌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,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,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成果,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。提升社会保障能力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和欠费清缴工作,努力实现应保尽保。强化调解仲裁监察队伍建设,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;做好城乡低保动态化、规范化管理工作,全面建成覆盖全民、城乡统筹、权责清晰、保障适度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发展文化体育事业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大力弘扬“高尚、智慧、创新、卓越”的四平精神,筑牢建设城市中心区的思想基础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。加强残疾康复服务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。进一步强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,积极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组织筹备,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,保障妇女儿童权益,关心下一代成长,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,增加老龄事业投入,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,统筹做好科技、地方志、民族宗教、机关事务等工作,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。
(七)全面打好社会治理持久战,维护发展稳定力
党的十九大要求,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,完善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,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水平。狠抓安全生产监管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弘扬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思想,健全公共安全体系,加强隐患排查治理,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,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,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。全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。深入实施“七五”普法规划,健全完善“谁执法谁普法,谁主管谁负责”工作机制;完善法律援助、矛盾纠纷调解机制;加强社区服刑人员、刑满释放人员、社区戒毒、社区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。持续维护信访稳定。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度,推进信访积案化解;认真开展信访隐患排查预警,建立属地信访隐患人员网格化管控机制,强化提升属地管控能力;规范信访秩序,畅通群众诉求表达、权益保障渠道,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。全面深化“平安铁西”建设。加快信息化建设、注重网络安全,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深入开展“打黑除恶”,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及其滋生土壤,严厉打击黑拐枪、盗抢骗、黄赌毒,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,保护人民人身权、财产权、人格权,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